「媽媽,哥哥都不借我玩電腦!」妹妹拉著媽媽的衣袖抱怨。

「媽媽,妹妹都亂打我!」哥哥按著頭,指著妹妹抱怨。

「媽媽,妳看哥哥……」、「媽媽,都是妹妹……」兩人你一句我一句,最後被吵得頭大的媽媽大吼:「每天吵!兩個都不准玩!通通去寫功課!」

IMG_3652_结果.JPG

這樣的情景是否似曾相見呢?手足之間的吵架似乎在每個家庭中都難以避免,此時,最頭大的往往是被孩子當作「公道伯」的爸媽,面對互相爭執未果而跑到爸媽這求救的孩子們,父母也是一個頭兩個大,畢竟手心手背都是肉,到底該怎麼辦才好?

身為家庭主婦的阿麗,就是一個有兩個男孩的媽媽,目前兩個男孩都還在上幼稚園,每天早上都是由阿麗接送,只是令阿麗頭大的是,這兩個男孩一個希望早一點到學校去、一個希望先在公園玩,玩完了再到學校去,於是,兩個人每天上學時都在吵這件事,阿麗非常的困擾,不知該怎麼協調,最後乾脆不提早出門、也不准他們去公園玩,結果兩個孩子都很不開心,反而一起跟她嘔氣。

其實,兄弟姐妹間互相吵鬧是很常見,透過這樣的過程,他們也會自然發展出一套合作模式,而在這樣的過程中,父母親的應對方式也會對他們有所影響,當爸媽一直膠著在表面的狀況時,而不去了解背後的發生,只用第一階序去看待事情,就會讓事情陷入膠著,甚至對於爸媽的決定而不滿,進而影響親子關係。

過去在面對衝突的時候,許多人習慣抱持「退一步海闊天空」的思維,雖然不滿但為了表面和諧而勉強退讓,結果雙方都不開心,這就是「雙輸」。但有沒有另一種方法可以創造「雙贏」的可能呢?如果我們能夠學會傾聽、覆述、分享經驗或問一個好問題(問第二階序的問題),就有機會透過對話創造一個雙方都滿意的方式,這就是「雙贏」的對話。

IMG_1319_结果.JPG

事實上,阿麗想要兩個孩子不吵是不可能的,但如果可以用第二階序的方式去關心孩子行為背後的原因,或許就能為關係找到不一樣的出口。於是阿麗回家後分別問了哥哥和弟弟,哥哥說他認為早到校會讓老師留下好印象;弟弟說他不想早到學校去,是因為同學們會在公園,想和同學一起玩再到學校去。

當我們用第一階序:大人採高壓手段,要他們兩個不要吵、一起走,媽媽就省事。而如果用第二階序的方式去拆解語言背後的問題,透過對話,就有機會創造雙贏或三贏的可能性,而不是誰將就誰、誰討好誰。所以當知道了孩子行為背後的意義,最好的方法是讓他們各取所需,媽媽可以讓弟弟在公園下車、載哥哥去學校上學。但如果這有安全上考量的話,或許可以協調父母各送一個人上學;再不行的話,就兩人輪流,一星期服從哥哥、一星期滿足弟弟,不管如何總會創造出方法,製造雙贏。

下次當你的孩子發生了爭執,或許可以試著用第二階序的方式,為親子關係、手足關係營造出雙贏、三贏局面唷~

 

歡迎加入LINE@「關係動力學院」

LINE@.jpg


關係動力學院是由夏惠汶博士所創辦。

關係動力學結合東西方哲學精要所建構而成,是全世界第一套運用中國古老智慧老子、莊子、易經,因應後現代現象,發展出一套結合觀念與實踐之論述。探討關係與動力的核心意義,以解決人們生命中的困境,消融關係中的阻抗、化解關係中的壓力,包含工作、家庭、個人等;找到結構性困境,重新調整及轉念,驅動人們自發性改變,讓關係中的能量能夠持續正向流動,讓人們圓融人生,邁向幸福!

 

arrow
arrow

    關係動力學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