close

故事一、有一位媽媽,對於自己每次逢年過節要跟先生一起回婆家吃飯,每當要離開的時候,婆婆就會叫她拿著自己認為腥味很重的海帶湯回家帶給孫子吃,這位媽媽每次拒絕婆婆時, 婆婆就會不管三七二十一就是要給,彼此推拉一陣子後,看到先生臉色不大好看,所以她就還是拿回家,拿回家之後,這位媽媽覺得孩子又不喜歡吃,自己也不喜歡吃,最後要丟了這些海帶湯又很浪費,她對此總是感到很困擾,下次過年過節跟先生回去後,同樣的事情又會再次發生。

長輩圖_181008_0006_结果_结果.jpg

故事二、在餐桌上,一位年屆八十歲高齡的董事長,照理說,我坐她旁邊應該要幫她倒茶、夾菜,如此來服侍她,但是反而是她很主動地幫我夾菜、倒茶,甚至清理盤子,董事長不僅幫我這麼做,也幫她另一旁的人如此做,一開始我說,董事長,真的很不好意思,沒關係沒關係呀!我自己來就好,但是董事長仍然樂此不疲地幫我及其他人服務,我看著這位高齡的董事長臉上的笑容, 感受到她為身邊的人服務是一種樂趣且滿足,那一刻,我體會到施比受更有福,也突然瞭解對於別人的付出,帶著感謝來接受的時候,不僅對方感到幸福滿足,自己也感到很幸福滿足。

長輩圖_181008_0007_结果_结果.jpg

承接著上面的兩則故事,父母總是用自以為最好的方式來愛孩子,卻忽略了孩子真正想要的。 常見的情況是,小時候看別人拉小提琴很羨慕,等自己當父母了,就不惜花錢買好琴、請名師讓孩子學拉琴,有的孩子並不喜歡學琴而是想學跳舞,然而父母總是強加強給,讓孩子既辛苦又不領情。 一方自以為這是給愛給得太多,另一方卻是「我要的不多,但我就是要不到我想要的」,夫妻之間的關係也是這樣。失望怨懟和糾結,往往因曖昧溝通而越結越深。

為什麼有時候接受愛反而會讓人感到負擔?為什麼有時候付出愛卻讓人討厭還被說碎碎念?到底要付出什麼樣的愛,對方才能接受得毫無負擔並感到窩心?到底要如何拒絕你不想要的愛而讓對方也不感到難過傷心?

我的工作坊上,常要處理這樣的糾結。 男女感情上,我告訴女孩子:「男孩子在關係上是需要教育的,」你真正心裡要的,就跟對方講,而且要講具體的,不要總是暗示又迂迴。親子關係上,我常問:「媽媽,這是妳要的?還是孩子要的?」孩子想要的,鼓勵孩子主動說清楚,然後一起討論出雙贏的結果,通常,孩子發現父母願意講,還能一起談,心中是感謝的。 婆媳關係上,我則會問:「用什麼方法可以不討好別人、又不委屈自己?」要去看到語言背後的語言,這個行為背後的心情瞭解之後,知道那背後是愛,接受就好了。

 

歡迎加入LINE@「關係動力學院」

LINE@.jpg


關係動力學院是由夏惠汶博士所創辦。

關係動力學結合東西方哲學精要所建構而成,是全世界第一套運用中國古老智慧老子、莊子、易經,因應後現代現象,發展出一套結合觀念與實踐之論述。探討關係與動力的核心意義,以解決人們生命中的困境,消融關係中的阻抗、化解關係中的壓力,包含工作、家庭、個人等;找到結構性困境,重新調整及轉念,驅動人們自發性改變,讓關係中的能量能夠持續正向流動,讓人們圓融人生,邁向幸福!

 

arrow
arrow

    關係動力學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