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在至今的教學上,有沒有與學生發生什麼衝突呢?」 再次遇到這個問題,我愣了許久,之後不太確定地說:「我想是沒有?」

──怎麼可能沒有?心中閃過曾經的答覆。

土耳其🇹🇷_181009_0085_结果.jpg

是啊,怎麼可能沒有?我為了學生撕破學習單而大哭過, 也承受家長的怒吼而感到憤怒過,多少情緒興起又墜落,開始埋怨,開始自責,覺得這裡是不是沒做好?哪邊是不是要改進? 自責而自憐,自憐又自厭,覺得教學路難以不坎坷,覺得守好自己吧,覺得自己是不是束手無策了,覺得深深的乏力。

龐大的過往回憶,殘存的心路歷程,但是再思索後,還是回答:「沒有」。

這個答案顯然還是奇怪的,因為就在前幾天,我才剛向同事詢問該怎麼處理學生對自己的憤慨情緒?這不就是衝突嗎?

我改口:「也不是沒有,而是發現其實這些衝突都不是我想像中的『衝突』,因此在這個想像面前,好像都不是衝突了。」

我舉出剛開學就被學生拒絕的例子,那時我充滿期盼地準備好資料請學生去電腦教室觀看,結果學生上一節課說要看,這一節課知道是要去電腦教室便坐在位子上死也不動,從催促到逼上去,那種柔性期盼至硬性逼迫的轉折著時令人崩潰,這或許是衝突,但是當我進入電腦教室發現電腦確實不是這麼好用的時候,反而想起一些被自己遺忘的細節:為什麼學生不想上去?這個資料如果對學生是吸引的,又為什麼還會拒絕?真的單純是因為不想動嗎?

土耳其🇹🇷_181009_0081_结果.jpg

我認知的衝突是「無法理喻的衝突」,當我找到「學生的理」之後反而覺得只是一種自然的發生或現象:當學生認為不合理而我認為合理,自然產生磨合過程。這種過程如果強名為衝突,似乎太在情緒之上了。

當然,這只是我對於定義上的詮釋差異。 真正重要的是,在這些發生背後,在找出雙方理論結構的差異之後,下一步呢?如果能引導學生看到這其中的差異想必對他們會是更大的學習,光是梳理出脈絡,不一定能產出美麗的布匹,而這之後的織與縫,才是教學上更為艱鉅的任務。

 

歡迎加入LINE@「關係動力學院」

LINE@.jpg


關係動力學院是由夏惠汶博士所創辦。

關係動力學結合東西方哲學精要所建構而成,是全世界第一套運用中國古老智慧老子、莊子、易經,因應後現代現象,發展出一套結合觀念與實踐之論述。探討關係與動力的核心意義,以解決人們生命中的困境,消融關係中的阻抗、化解關係中的壓力,包含工作、家庭、個人等;找到結構性困境,重新調整及轉念,驅動人們自發性改變,讓關係中的能量能夠持續正向流動,讓人們圓融人生,邁向幸福!

arrow
arrow

    關係動力學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