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一個在我的關係動力學院上課的張媽媽,那天突然帶了她的小孩一起來上課,她跟我說:「夏杯,這個小孩真的很不聽話,不管問她什麼都是不要不要,你能不能幫我說說她?」聽完我笑了,怎麼我變成保母啦?,不過我又想,這媽媽可能真的很困擾,既然她找我求助,我何不就幫忙呢?於是我就聽張媽媽說她跟小孩的相處。

長輩圖_181008_0031_结果_结果.jpg

張媽媽先嘆了一口氣,接著才說每次問小孩什麼她都說不要,「我問她要不要跟我和爸爸去爬山,她每次都說不要,再繼續追問她就會生氣,說我很煩,厚~真的很不聽話啦!」 一邊聽張媽媽吐苦水,我一邊注意到小孩露出不以為然的表情,於是我跟媽媽說,現在我們已經聽完妳的想法,現在該聽聽孩子是怎麼想的。

於是我問孩子,為什麼會說不要去爬山?不要吃飯呢? 她一開始不願意說,但我就等她,給她時間,過了一會兒,她就願意開口了,她說,每次媽媽都是臨時約她,她都已經跟別人約好,當然沒有辦法配合媽媽的行程,所以就會說不要去,媽媽卻一直追問,讓她覺得很煩,最後也生氣了!

聽完後我反問她,如果今天媽媽提早跟妳約好,妳會願意陪他們去爬山嗎?她想了想說,應該會吧! 我又問她,所以其實妳不是不想去爬山,而是希望媽媽提早知會妳,讓妳可以安排好行程對嗎?她點點頭。 於是我說:「妳看,妳其實有這麼多想法,但都沒有跟妳媽媽說,只跟她說『不要』,她怎麼會明白呢?」聽完,她點點頭,說她知道了;張媽媽也跟著說,自己以後也會改變邀約方式,不會再讓女兒困擾。

長輩圖_181008_0024_结果_结果.jpg

與家人在對話的時候,總是說威嚇、賭氣的語言,通常都只會讓對方受傷,並不會改善狀況,改變說話方式,說建設性、積極性的語言,不要講「不要什麼」會給對方不同的感受, 例如,原本說「我假日不要跟全家人一起去爬山」,可以改說「我早上可以跟全家人在一起,但下午要赴其他朋友的約」,當把自己的想法或難處說清楚,親子對話才能創造出「共好」的可能~不委屈不討好,這樣透過討論創造共好的過程,關係就在過程中自然就會變好了。

 

歡迎加入LINE@「關係動力學院」

關動LINE@ QR Code.jpg


關係動力學院是由夏惠汶博士所創辦。

關係動力學結合東西方哲學精要所建構而成,是全世界第一套運用中國古老智慧老子、莊子、易經,因應後現代現象,發展出一套結合觀念與實踐之論述。探討關係與動力的核心意義,以解決人們生命中的困境,消融關係中的阻抗、化解關係中的壓力,包含工作、家庭、個人等;找到結構性困境,重新調整及轉念,驅動人們自發性改變,讓關係中的能量能夠持續正向流動,讓人們圓融人生,邁向幸福!

arrow
arrow

    關係動力學院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